2020年07月20日 11:01
7月2日清晨4点,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境中时,图们市石岘镇下嘎村村民徐建美已走出家门,认真地清扫村路。夏日初升的阳光沐浴在身上,暖洋洋的,一如她此刻的心情,热乎乎、亮堂堂。
“如今,我的心里总有一束光照着,看啥都敞亮,干啥都有劲。”今年62岁的徐建美是下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几年前与他同岁的老伴患上了脑血栓后遗症、糖尿病,身边须臾离不开人照顾,也让这个依靠0.06公顷土地生活的家庭陷入了困境。“那年冬天,半夜经常被冻醒,微薄的收入,连吃饭都成问题,医药费可咋办?当时,我的生活一片暗淡。”徐建美说,就在她觉得生活无望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到延边来了,还在光东村老乡家的炕头上说了那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烫心窝子的话,随之打响的脱贫攻坚战,在她心中点燃了希望之光:“党和国家将群众的困难放在心上,全社会共同行动扫除贫困,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
下嘎村的水泥路很干净,几乎见不到垃圾,徐建美仍一丝不苟的清扫。“为照顾我们这些年龄大、家里有拖累不能出去打工的贫困户,村里设置了这样的公益性岗位,既能维护自己的生活环境,还有收入补贴家用,必须好好干啊!”同村里另外几位“保洁员”胜利会师后,徐建美快步回到家,准备饲料,喂她饲养的30只“宝贝鸡”。“春天买鸡苗有补贴,秋天养大了,‘消费扶贫’就都帮着卖了,轻轻松松挣一千多元,这样的庭院经济只要我能动,就坚持干!”虽已年过花甲,但徐建美动作干净利索,举手投足间都透着干劲。
“这几年,从国家的各种政策,到咱们州各级党委、政府的措施,再到包保单位和村里的各种帮扶,不但搬走了贫困这座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大山,还让我过上了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生活。”喂好了鸡,安顿好老伴,徐建美又将刚分到手的君子兰花苗搬到厨房浇水,动作如呵护婴儿般小心翼翼。“现在住得跟城里一样好,吃不愁、穿不愁,看病买药给报销,还能坐在家里养花挣钱。”在徐建美的热情邀请下,记者参观了她家的“新”房子。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砖房,经过穿衣戴帽以及新窗改造,黛瓦白墙、窗明几净、焕然一新。由储藏室改造的卫生间里,热水器、坐式马桶、洗手池一应俱全,厨房里燃气灶、洗菜池干净整洁,这个农家小院已看不到往昔破旧的影子。徐建美说,她的生活现在是啥都不愁,特别是医保扶贫让她肩上的重担彻底卸下来了。说着,她拿出一打医药费单据:“你瞧瞧,这是老头上个月住了20多天院,一共7000多元的医药费,自己就掏了700多;这是给他买胰岛素花的400多,报销回来300多……”算着算着,徐建美红了眼眶。她说,虽然现在低保、公益性岗位工资、“一张网”再加上参与种植君子兰项目,每年家里收入超过1万元、摘了贫困帽,但如果没有医保扶贫兜底,这医药费他们还是承担不起。
“徐阿姨,听说你要出镜直播了,准备的咋样了?”正说着,驻村工作队员张维刚端着饭菜走了进来。原来,这两年,村里为照顾贫困户和独居老人,开设了爱心食堂,每周一到周五中午免费送饭。“你看看,又好吃又健康,而且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就是自己的儿女也做不到这样。”徐建美说,这个小小的餐盒不仅为他们的身体补充了营养,更给他们的精神提供了能量。“为了让每一个贫困户都过上好日子,全社会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我们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这不,为了进一步打开君子兰销路,项目相关企业和驻村工作队策划在拼多多平台开展直播活动,需要种植户介绍情况,徐建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利用空闲时间练习准备。“我有点紧张,怕别人听不懂我的山东口音。但更多的是激动,老了老了还能时髦地当把‘网红’,还能为自己、为全村贫困户脱贫增收出把力。”徐建美说。
心里有光,便不怕路长。“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和实践光芒,照亮了徐建美的生活,更点亮了全州贫困群众的小康路。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州4个国贫县和1个省贫县全部脱贫摘帽,3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累计脱贫28198户、4775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36元增加到2019年的11380元。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一例因贫失学辍学、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和住院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90%;累计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8659户;贫困人口饮水安全达标率100%;全州农村低保保障平均标准达到4021元。创新出台“一张网”兜底保障政策,惠及2.9万余名老年贫困人口。
记者手记
五年间,记者多次踏足徐建美这样的贫困家庭采访,每一次接触,都看到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感受到他们的脚步越来越轻快,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厚重,这也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号角铮铮的动员令,让战胜贫困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单打独斗,变成了全社会的共同战役;这是照亮前路的动力源,引领人民大众走出观念上的贫困,迈出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坚定步伐;这更是精准科学的务实笃行,让万千贫困程度参差不齐、致贫原因千差万别、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的贫困家庭,都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生活得到根本性改善。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今,贫困已经成为过去,个体的幸福正汇聚成集体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