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9日 07:08
李德洙讲述他和延边的故事
2022年9月3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将迎来成立70周年纪念日。距离这喜庆的日子越近,有一位老人的心情越发激动。他,就是曾在延边主政8年的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国家民委原主任李德洙。作为从延边走出去的领导干部,多年来,无论身处何地,身居何职,李德洙都情系家乡,时刻关注着延边的发展,为她的繁荣而骄傲,为她的进步而自豪。州庆前夕,记者采访了李德洙,听他讲述了曾经在延边工作的那段难忘经历。
建市场搞改革 带领延边迈出发展第一步
1983年11月,吉林省委任命李德洙担任延边州委书记兼州长。
40岁,便被委以重任,李德洙深感责任重大。“小牛拉大车,还得使劲呀”,是他上任伊始对自己的评价。他谦虚地估量自己,深知肩上的担子重,也表达了要为人民拼出牛劲的决心。
1984年,州政府考察访问美国代表团。(资料照片)
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经过十年浩劫的延边百废待兴,亟需发展。作为延边当家人的李德洙认为,拨乱反正,不仅要在政治上深入进行,还要在思想上、观念上进行。只有在思想观念上彻底拨乱反正,才能真正解放思想,扫除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各种障碍和阻力。
那几年,延边的一些朝鲜族妇女,到南方沿海城市运来一些布料、鞋帽、服装等商品在延吉出售,慢慢在西市场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商品集散地。这个庞杂的商品零售市场,由于是自发形成的,所以长期缺乏规划和管理。加之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严重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对那些为搞活商品流通的市民进行各种刁难和打击,使市民的经商之路难上加难。
李德洙刚担任州委书记兼州长不久,有10多个延吉市的朝鲜族妇女到他家上访。她们一边哭,一边说,自己从南方倒运过来的商品,在西市场出售时全被市里有关部门给没收了,还罚了款,说她们“投机倒把”。听了妇女们的哭诉,李德洙亲自到西市场去看过几次,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市场的环境太差了,小商贩们很不容易。下小雨时,大家就拿出塑料布遮盖住地摊上的商品,坚持叫卖;下大雨时,大家就急急忙忙提着、挎着、抱着自己的东西跑到能躲雨的地方;太阳晒时,大家就打着伞、顶着帆布或蒙着衣服遮阳……加之脏、乱、差的恶劣环境,实在让人看不下去。
为什么不能盖一个能遮风挡雨、防寒避暑的室内市场?这样对买卖双方都方便。李德洙大胆地设想着,他觉得政府有责任把这个商品市场建起来、管起来,让它更好地为延吉市民服务。
“这些朝鲜族妇女,勇敢地走出家门,自发地从事经商活动,她们实际上是改革开放的带头人,是商品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对这个群体必须支持,必须保护,并且要鼓励她们更加大胆地走出去,到外面去闯,不但要把南方沿海地区的服装等商品运回来,还要把南方沿海地区市场经济的好风气好做法带回来。”李德洙几次在干部大会上专门讲了这个问题,并大力推动延吉西市场的建设工作。
1987年,六一儿童节。(资料照片)
在李德洙和州、市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延吉西市场建起来了。在20世纪80年代,建起那么大的商品零售市场,全省还是第一个。延吉西市场建成之际,恰逢时任吉林省委书记高狄来延边检查工作,李德洙特意把高狄领到西市场去看一看。高狄在西市场转了一圈,很兴奋,当即给省里管商业的副省长高文打电话,指示在延吉西市场召开一次现场会,全面推广延吉市经验。此后,全省各地区向延吉市学习,纷纷建起了商品零售市场。
延吉西市场的建成,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延吉乃至延边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州小商小贩们的创业干事热情,大家参与搞活经济的热情空前高涨。
买传真安程控 助力延边插上发展的翅膀
1984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一次组织政府代表团到美国访问,李德洙带队。那是李德洙第一次到美国,也是第一次到西方国家访问。到美后,美方接待人员向延边代表团一行介绍了一些企业、公司的生产运作情况,还带代表团到企业、公司参观。李德洙惊奇地发现,没有几个人的公司,竟然每个办公室里都有传真机。美方人员介绍说,有了传真机,世界各地的信息随时都可以传送进来,也可以随时给世界各地发送传真。
1987年,建州35周年庆祝活动。(资料照片)
什么是传真?李德洙和代表团成员都没听说过,更没见过。但初见传真机的他们,却感到这个东西挺好,挺神奇!大家回到住处就凑在一起商量,想买3台传真机带回去。可是,代表团带钱不多,这事办起来非常有难度。经过商量,一行5人决定挤在一室一厅的房间里,自己做饭,从吃住上省钱。临回国时,大家把省下来的食宿费用和出差补助凑在一起,买了3台传真机带回国内。
回来后,3台传真机送给延边大学1台,送给州政府1台,州委办公室留下1台。传真机分配完了,但却因为延边没有程控电话用不了,成了摆设。李德洙就和办公室的人开玩笑说:“虽然暂时还用不上,但放在那里看着也好,可以经常提醒我们对现代化通信的渴望和追求。”玩笑之余,李德洙深深意识到,延边要发展,现代化邮电通信设备必须先行一步,邮电通信基础建设势在必行。
为此,李德洙将时任延边州邮电局局长金泰昊请到办公室,开门见山地对他说:“金局长,州委现在交给你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从今天起,你放下手里的一切工作,专门跑程控电话这个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州委要求你争分夺秒,全力以赴!”
李德洙简要地讲了上程控电话对于延边发展的重要意义,谈了自己访问美国时的感受。金泰昊听完,说:“李书记,您放心吧,为了延边的发展,这个项目跑不下来,我决不罢休!”此后,金泰昊马不停蹄,跑长春进北京,来来回回,日夜兼程,不知跑了多少趟,终于跑成了该项目,使延边先于长春、吉林在省内第一个启动了程控电话,为延边的发展赢得了先机。
建机场修公路 推动延边稳步走上致富路
担任延边州委书记兼州长期间,李德洙接触过不少外地成功企业家,也诚恳地邀请他们来延边投资兴业。但很多企业家却不知道延边在哪里,纷纷问他去延边怎么个走法。每每这时,李德洙便和企业家们介绍延边的地理位置。大家听后直摇头,表示太偏僻了,简直没法去。
这些经历,让李德洙暗下决心:延边要改革开放,一定要建个机场,还要争取从延边始发的火车直接开进首都北京。
说干就干,李德洙开始跑中央、跑国务院、跑中央军委的有关部门,代表延边正式提出:把延吉军用机场改扩建为军民两用机场。为了早一天实现这个愿望,他马不停蹄地跑空军,跑民航,跑国家计委,找到那些曾经来过延边的国务院各部委的部长和主任们,提出自己的想法,为延边民航事业起步开山辟路。
建设延吉军民两用机场,需要做的工作十分多,需要跑的部门多达十几个。而且,因为延吉机场的地理位置太敏感、太重要,无论是从国防角度考虑,还是从边境角度考虑,军用机场改为军民两用机场,其难度之大,局外人是很难想象的。
1990年,图们江出海考察团。(资料照片)
正在李德洙为建设延吉军民两用机场不懈努力之时,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宋平来到延边视察,李德洙向宋平详细汇报了延吉军民两用机场项目,并附上了《关于延吉军用机场改扩建为军民两用机场的报告》。宋平听完汇报后,当即表示“此事可以考虑”。有了宋平这句话,李德洙心里有底了。州委、州政府乘势而上,马上召集有关部门开会,听取延吉机场项目各项工作的准备情况。李德洙信心十足地告诉大家,延吉机场的扩建,我们已经抢得先机。他跟大家一起分析形势、判断形势,研究下一步如何扩大成果……对延吉机场这个项目,李德洙事必躬亲,对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过问,反复“挑”毛病。
一切工作就绪后,修建延吉军民两用机场进入到最关键的环节,需要征得沈阳军区空军的同意。时任常务副州长孙鸿翔专门赶到沈阳,向时任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田征汇报,并真诚地邀请田征司令员和沈空部队有关负责人到延边实地考察。李德洙热情地接待了田征司令员,并进行了详细汇报。汇报中,他动情地说道,延边是一个边疆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也是一个革命老区,延边各族人民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很多牺牲和贡献,但延边的发展跟内地还有不小的差距,延边老百姓的日子还不富裕,特别迫切地想要发展起来。听到这些,田司令员很感慨,他被李德洙真诚质朴的汇报和一心为延边人民谋发展的急迫心情所打动,完全同意李德洙的观点。
在延边作了实地考察后,田司令员明确表态:“在延吉建军民两用机场,是一件好事!延边需要加速发展,以缩小与内地的差距,人民子弟兵没有理由拒绝延边人民提出的要求,那我们就大胆地试验一次吧!”之后,空军司令部很快作出批复,同意延吉建军民两用机场。沈阳军区、吉林省民航局、沈阳民航局、国家民航总局也先后被延边寻求发展的迫切愿望所打动,对延吉建机场予以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就这样,几经波折,1985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延吉机场正式改建为军民两用机场。
机场建起来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坐上飞机了,延边改革开放的步伐又稳稳地迈出了一大步。首航那天,全州百姓欢天喜地,就像过年一样,而李德洙在高兴之余却又开始琢磨起修建延边的边境公路和环州公路的事儿。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十年时间,全州连通各县市的土路全部变成了柏油路;8个县市都修建了客运站,百姓出行更加便利;全州乡村一级路都通了客车,农民进城不再困难;修建起东北亚客运总站,使延边的交通事业得以快速发展。此后,李德洙又积极促成了延边铁路客车直通北京,让延边人民坐火车直接进京的美好愿望变为现实,让全国各地人民来延边投资兴业、探亲旅游更加便捷。
2005年,时任国家民委主任。(资料照片)
李德洙在延边主政8年,带领延边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稳步前行。延边人民深深爱戴他,他也对延边200多万各族人民充满深情。1990年11月24日,在离开延边、奔赴北京工作之时,李德洙在州直机关干部大会上动情地说:“延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是土生土长的长白山的儿子,我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的事业。今后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愿意一辈子为家乡人民服务。”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离开延边的几十年间,他无时无刻不关心关注着延边的发展,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延边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变化,他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说这是一个延边人最大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