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9日 10:04
70载栉风沐雨,龙井市在发展的道路上,欣欣向荣,恰似一幅美丽的画卷舒展在祖国边疆。70载砥砺奋进,龙井市在岁月的磨砺中,蒸蒸日上,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东北大地。70载筚路蓝缕,龙井市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日新月异,不断向着新的更伟大的未来阔步前行!
坚持产业强市——始终把攻项目、优载体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不断增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根基,是支撑经济快速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
1952年建州初期,延吉县(现龙井市)共有工业企业641家,其中,国营22家、供销社营52家、私营9家、合作企业1家、个体手工业557家,从业人数2231人,主要产品只有白酒、亚麻纤维、机制纸、皮革、铁制小农具等35种,工业总产值仅为884.3万元。
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龙井市加快转型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医药健康、食品加工和民俗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教育、数字、康养和体育四大朝阳产业,改造提升能源矿产和纺织两大传统产业,产业链条得到充分延伸,各类产品附加值明显增加,县域税源逐步提高,实现财政造血功能提升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期间,龙井市累计实施重点项目98个。四环澳康、味振乳业、琵岩山风景区、良田百世和华冶环境治理等一批产业项目投入运营。技术人才“双创”、医疗康养等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医药健康企业达到14户,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条,实现了从产品制造向自主研发过渡。食品加工企业达到26户,逐步向品牌化和精深加工方向发展。草仙药业、朝药药业等5家企业迈入高新技术企业,帕西菲克成为智能制造“领头雁”。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8家,成功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截至2021年,龙井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75亿元跃升至33.5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56元提高到2.2万余元,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0.21亿元跃升至4.27亿元。全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第三产业提速增效,尤其是旅游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城乡结构日趋合理,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一二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从昔日零散、弱小的“作坊”到今天颇具规模的产业项目,一个又一个的“无中生有”、一次又一次的发展变化、一批又一批的丰硕成果,推动着龙井市经济社会不断迈上新台阶。
坚持生态立市——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持续加快改革步伐,全面夯实县域绿色转型发展基础
良好的生态是大自然赋予龙井最宝贵的资产,但建州后的一段时期,这份资产并未转化为财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龙井市坚持以绿色转型为主线,坚持经济与生态并重,走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之路,争当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排头兵。
该市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抓好整镇连片、高产高效现代粮食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优质粮食加工业,以奢香米业、宇星科技、信诚米业等粮食加工企业为引领,带动绿色、有机水稻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特色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构建以苹果梨、大田人参、蔬菜、畜牧、食用菌、油用芍药、大田草莓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带动农户增收的主导产业。围绕龙井市各乡镇资源、产业、区位等特色,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切实做好农业由一进二、接二连三、整合共进的文章。
该市依托资源优势,丰富旅游产品体系,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等工作,游客接待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初步构建集民俗生态、农业观光、边境休闲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体系。国道、省道及主要旅游公路、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指示系统不断完善,餐饮住宿档次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县域山水风貌、边境风光等生态资源,引导乡镇、村屯,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生态游、休闲游、乡村游等业态旅游,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目前,龙井市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7家,省级乡村旅游等级经营单位4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
坚持文明铸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和群众幸福指数
“多亏了巾帼志愿者的接送服务,让我顺利做上‘两癌’筛查!”7月24日,龙井市市民朴福淑做完“两癌”免费筛查感激地说。
今年7月,朴福淑报名参加了龙井市2022年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她平时坐轮椅出行,上下楼十分不便,一直没能去检查。龙井市妇联得知情况后,组织巾帼志愿者来到朴福淑家,将坐在轮椅上的朴福淑接到医院,完成各项检查后又将她送回家。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最美底色。如今,在龙井的街巷社区,志愿者助人为乐的镜头不胜枚举,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日新月异,“硬件”与“软件”的琴瑟和鸣,描绘出龙井这座城市文明靓丽的底色。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低保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截至2021年底,龙井市农村低保标准提标为人均每年4860元,城镇低保标准为每月550元。积极推进临时救助制度改革,将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有效提高了临时救助的时效性。打破传统的“一乡一院”模式,将各乡镇原有的敬老院合并成现有的6所农村福利中心,划入民政局垂直管理,对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所有工作人员及事务进行全面指导、监督、管理。加强对留守、独居、失能等困难老人的保障,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建设,实现了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院(中心)全覆盖。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近5年来,龙井市64项惠民实事列入《延边州民生行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0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73万人,发放创业贷款1.26亿元,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县域“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三级医疗机构和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域。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龙井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截至2021年,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7.64%,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高中阶段录取95.4%。中职办学创新发展,设置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进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以“红色教育”为主线的德育特色活动,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全面落实“双减”工作要求,以落实“五项管理”、开展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为抓手,在作业改革、手机管理、教学时间、营造读书氛围、锻炼学生体质方面坚持创新实践。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助学政策,义务教育阶段脱贫户家庭子女无一人因贫辍学或失学。
时间是最伟大的记录者。建州70年来,龙井市从一穷二白到百业俱兴,从勉强温饱到生活富裕,从靠山吃山到绿色发展,全市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各项事业稳步前进,在海兰江畔书写着更加美好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