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3日 08:00
穿越70年的岁月长河,2022年9月3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迎来了70华诞!
时光的流转,记录着巨大的历史性跨越。“1952——2022”,简单的数字跨度背后,是无法丈量的历史厚度。
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我州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牢牢把握边疆振兴发展主题,实现了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封闭走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
70年波澜壮阔,党的民族政策光耀延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人心
时间追溯到1952年的8月29日至9月3日,这是延边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吉林省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延吉召开,会议选举朱德海为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将9月3日定为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成立纪念日。
当日下午,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成立庆祝大会在延吉隆重举行,来自全州各族各界的3万多干部群众参加大会,朱德海在大会上庄严宣告: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
那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庆祝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成立”等一句句口号响彻延边大地,大街小巷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载歌载舞、欢呼雀跃,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喜庆的快乐,一颗颗赤心充满对党和家乡的无限热爱。
那一天,掀开了延边历史的新篇章,“9·3”也成为延边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和永远铭记的日子。
1955年,经国务院批准,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改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建州70年来,一代又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延边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始终关注边疆人民的生产生活,为延边各族人民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时光无言,历史记忆鲜活如昨。
我们不会忘记,1956年5月1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观礼台上亲切接见延边各民族参观团;
我们不会忘记,1962年6月22日至23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延边,先后到图们口岸、延吉插秧机厂、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吉市河南公社新丰大队等地视察;
我们不会忘记,1983年8月13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延边,并为延边题词:“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建设的更快些更好些”;
我们不会忘记,1991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到延边视察,并为延边题词:“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建设成全国模范的自治州”。1995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再次视察延边,并题写了“开发珲春,开发图们江,发展与东北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重要题词;
我们不会忘记,2001年8月17日至2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来延边视察,他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庭、企业车间,与干部群众共商加快发展大计。
最难忘,2015年7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延边,先后到延边博物馆、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等地视察。总书记参观延边州成就展和朝鲜族民俗展,了解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建设情况,为民族团结进步把脉引航;总书记深入田间地头,在朝鲜族村民家盘腿而坐,畅叙小康;总书记走进生产车间,察看生产实践,为振兴发展擘画蓝图……
一份份重要题词、一句句深情嘱托,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延边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彰显着党和国家对延边寄予的殷殷厚望,这些已凝聚成延边各族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促团结的磅礴伟力。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成立,充分尊重和保障了我州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党和国家民族区域自治伟大创举的生动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州以国家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为依据,先后制定和实施了自治条例和一系列地方性法规,有力推动了延边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
这是一串坚定坚实的足迹。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州被中央确立为全国唯一的民族立法试点自治州,催生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治条例》。
当时,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民族立法经验几近空白,我州几乎没有民族立法的专业人员。尽管如此,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调查组的直接指导、省州主要领导的全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州勇敢迈出了制定自治条例的第一步。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形成了40多份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在形成初稿后,又四易其稿,最终形成提交稿。
1985年10月1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治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这开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立法先河,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治条例》是我州民族立法的总纲和制定单行条例的基础与依据,在保障我州自治权利、促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繁荣社会事业、维护地区稳定和巩固并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1年,在国家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之后,我州决定对自治条例进行修改,并于2003年修正实施,一直沿用至今。
自治条例颁布实施后,一系列单行条例相继诞生。
1988年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语文工作条例》制定出台,并于1997年、2004年、2017年进行修订、修正;
1989年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制定出台,并先后于1997年、2006年修订。《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文化工作条例》制定出台,并先后于1997年、2005年修订、修正;
1993年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保护和发展朝鲜族用品生产条例》制定出台,并于2009年修订;
1994年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教育条例》制定出台,并先后于1997年、2004年修订、修正;
2005年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黄牛管理条例》制定出台,并于2020年修订;
2012年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促进人参产业发展条例》制定出台,并于2022年修订;
……
——2020年、2021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城市管理条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养犬管理条例》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先后公布实施,开启了延边城市管理、养犬行为、精神文明建设有法可依的新篇章;
2022年4月21日,州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修改工作方案》,自治条例修改工作再次启动。
胸怀“国之大者”,心系“州之要事”,情牵“民之所呼”。70年来,我州坚持把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与延边实际相结合,先后颁布实施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44部,出台决议和决定120余个。一部部地方性法规,体现时代要求、符合群众期待、具有延边特色,有力助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喜看今日延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边疆安宁,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延边用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诠释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
70年筚路蓝缕,全州各族人民携手奋进,
创造一个又一个“延边奇迹”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
炎炎烈日,旗帜飞扬,延边大地一派喜迎建州70年的热烈氛围。带着喜悦、激情和畅想,项目建设鏖战正酣,各行各业捷报频传:
——6月30日,全州人民翘首以盼的文化惠民工程延边工人文化艺术中心(延边工人文化宫)完工并交付使用,该项目建筑面积42706平方米,是目前我州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工程项目;
——7月12日,历时4年精心打造的延吉恐龙王国喜迎八方来客,成为延边乃至吉林省一站式“新旅游”目的地和网红打卡地,为全州“新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8月10日,占地148977平方米的我州首个大型体育公园,延吉阿里郎足球公园向市民开放;
——延吉市中环路四期工程、快速公交(BRT)项目、延河路延伸工程等项目相继完工,进一步优化了首府城市路网;
——今年上半年,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16亿元,同比增长75.3%,高于全省81.4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均排全省第二位。其中,出口总额达64亿元,同比增长141.1%,进口总额达52亿元,同比增长31.1%;
——今年上半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38亿元,同比增长10.5%,增加值同比增长7.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6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全州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8.22亿元,同比增长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
……
曾经,我们的家园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但今天,这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一个个逆势上扬的产业,都在向世人证明:曾满目疮痍的延边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早已焕然新生。
但见此度春晓,怎忘昨日春潮?命运的转折,蕴含着历史的必然。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党中央的关怀爱护下,延边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等诸多政策的叠加区,受益良多。全州人民在历届州委州政府的团结带领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砥砺奋进、建设家园,用智慧和汗水铺就了不同凡响的光辉历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引以为傲的“第一”,实现了一次次令人瞩目的跨越:
1953年
延边州第一支人工吹制的玻璃瓶下线,延边玻璃制品一度成为全国同行业的排头兵;
1953年冬至1954年春
以延吉县黎明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试办的“黎明集体农庄”,成为吉林省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此后延边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中率先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974年
延边第一包香烟出厂,“长白山”品牌从此屹立不倒;
1981年
敖东制药在敦化诞生,“安神补脑液”等一系列品牌产品在尔后的40余年里畅销不衰;
1983年
图们第二塑料厂试制成功高密度聚乙烯微薄膜,填补了塑料行业在吉林省的空白;
1985年
延吉百货大楼启动新楼扩建工程,重装开业后的“延百”成为全州最大的日用百货经销企业,并逐渐成长为延边品牌商业地标和全州人民心中的“金字招牌”;
1989年
延边农机厂板簧厂研制的楔块式扳手不仅是全国首创,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国家发明展览会上获“国际发明特别奖”;
1999年
“春苗”牌插秧机下线,开启延边农机装备制造新里程;
2006年
大唐珲春电厂二期工程两台33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肩负起改善吉林省东部地区电网结构的重担;
2015年9月20日
被誉为“东北最美高铁”的长珲城际铁路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延边乘着“和谐号”驶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时代”;
2019年9月28日
延边国泰新能源首辆氢能源汽车下线,延边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在绿色转型发展道路上;
2021年6月4日
吉林省“十二五”规划建设重点项目、我州建州以来投资最大的单体工程、总投资77.89亿元的国网新源吉林敦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1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各项关键指标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
……
一次次局部突破振奋人心,一个个巨大成就催人奋进。循着延边赶超跨越的铿锵足音,盘点不同历史时期的重点经济数据,我们不难触摸到延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脉动:
“十五”期间,延边共实施工业项目291项,完成投资72亿元,相当于“七五”“八五”“九五”工业投资的总和,有17个重点项目进入国债和“双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农业新技术)计划,有8个项目列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计划;
“十一五”期间,延边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2630个,亿元以上项目431个,延吉卷烟厂易地改造、大唐珲春电厂二期等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投产达效。到2010年底,全州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能源与矿产业实现增加值50亿元,是“十五”末期的6.5倍,年均递增29%;
“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0亿元,年均增长16.9%。人参、矿泉水等12个重大产业初具规模,冶金、林产、医药、食品等八大百亿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夯基础、稳增长,积极打造食品(卷烟)、医药、旅游支柱产业,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21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八百亿大关,人均GDP达到39312元,年均增长5.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7亿元,增长9.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5.2%。
亮眼的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
70年,延边工业从一穷二白到现代企业林立,经济发展实现从“脱胎换骨”到“强筋壮骨”的转变。拔节生长的“硬实力”,传递着延边发展态势长期向好的强大韧性和无限活力,更印证着建州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延边积极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70年沧桑巨变,发展华章辉映民生改善,
边疆儿女昂首跨入小康时代
发展来自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这是党和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历届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的方向。
曾经,延边是吉林省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所辖8县(市)中,有4个国贫县(市)、1个省贫县(市)。农民靠天吃饭,一年下来连温饱都难以为继,常常是一大家子人挤在破旧的房子里,生活环境脏乱差。
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尤其是经过脱贫攻坚战,昔日“老少边穷”的延边已彻底变了模样。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而是全程机械化的合作社新型农民。如今,延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1.1万家,农业生产大步迈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许许多多曾经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乡村。
“苦惯了,哪曾想,还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和龙市头道镇龙门村年逾七旬的金宗浩和老伴儿迎来“三大喜事”,笑意盈盈的他逢人便说:“如今的生活简直比蜜还要甜!
金宗浩的“第一喜”是盖了新房、搬进新家。原本,金宗浩家只有一所几十年前盖的“趴趴房”,遮风挡雨都成问题。2016年,金宗浩和老伴儿孙玉子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己没花一分钱就住上了亮堂堂的砖瓦房,实现了大半辈子以来的梦想。
“第二喜”是看病报销比例高、养老有保险。孙玉子患有脑血栓,基本丧失语言能力,生活不能自理,需常年服药,以往医药费就像大山一样压在一家人身上。如今,医保报销比例高了,还加入了兜底扶贫“一张网”、上了农村养老保险,再也不用为安享晚年发愁了。
“第三喜”是自力更生、稳定脱贫。过去,金宗浩家靠土地租金和儿女接济维持生活。如今,金宗浩应聘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加上低保金和扶贫项目的稳定分红,家里年收入已超过3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毕生夙愿,一朝梦圆。金宗浩只是延边数以万计的脱贫群众之一,金宗浩家的蜕变反映着延边大地已从世代延续的“贫穷之殇”中彻底解脱。
截至2020年底,全州5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3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2.2%降至零。
延边,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然而,消除贫困并不是最终目的,党和政府要让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多年来,延边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富民优先导向,倾尽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更多发展和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各级政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政策举措,民生建设力度之大、效率之高、受益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持续推进十大民生工程、百件惠民实事,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既定任务全面完成,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截至去年达到98.5%;
——近五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和8%,城镇新增就业15.4万人。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统一、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州县乡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孤儿养育标准全省领先,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服务管理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有力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职业教育优质创新发展,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
——城市空间和建筑布局进一步优化,不断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等创建活动让城市更美丽宜居;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村卫生室建设及村医配备走在全省前列,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起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高;
——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海兰江畔稻花香》《郑律成》等一批文艺精品剧目荣获国家级奖项,新时代“金达莱红”文艺志愿活动入选国家最美文艺志愿服务项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各族群众享有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荣获2017-2020年度首届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州),捧得平安中国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擦亮了地区美誉度、社会和谐度、群众满意度的“金字招牌”;
……
长白山下、图们江畔,这里有山皆绿、有水皆清。这里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和谐,正在从共同奋斗走向共同富裕。
70年守望相助,民族团结事业薪火相传,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风雨兼程70年,回首延边的发展史和奋斗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贯穿其中、薪火相传。这是自治州成立以来始终牢牢把握的一条主线,是延边州始终坚持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和立州之基。
民族团结是延边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烈拥护深深植根于延边各族人民的基因和血脉,形成了延边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并在全国最早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延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开创了一系列“全国之最”:
1953年3月14日
延边召开第一次民族团结模范代表会议,在全国最早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1954年8月
延边首次以文件形式确定每年9月为“民族团结宣传月”,并开展“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全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中首开先河;
1958年
延边在全国率先普及初等教育,并先后创造了普及小学教育、普及初中教育、基本实现青壮年扫盲等多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创办了少数民族综合大学延边大学,“教育之乡”美誉传遍四方,中国朝鲜族被誉为“全国教育发展水平最高的少数民族”;
1994年
延边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标准之高、声势之大、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9月29日,在第二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延边州首次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由此开始,连续五次摘得此殊荣;
2016年
延边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
2021年12月
延边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目前,全州8个县(市)均被评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建州70年来,我州已先后召开15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共表彰先进集体1159个、先进个人2673人。
70年来,我州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责任,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组织保障等方面全力推动,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重视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已成为全州上下的统一共识;
珍视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已成为全州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传承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已成为延边长治久安、振兴发展的生命线。
在延边,民族团结有文化血脉,迸发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作为全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延边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安定和谐的大好局面,从根源上依赖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这种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成为延边各族人民流淌在骨子里的精神情感、个性特征、民族自信和家国情怀。
70年传承创新,延边始终坚持以政治引领、以文化浸润,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坚守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国朝鲜族崇礼重教、勤劳善良、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俗风情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
所有的抵达,
都意味着新的出发。
走过波澜壮阔的70年,
延边又一次站上了新的起点。
赓续奋进、号角催征,
延边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