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3日 10:54
这是永远载入延边发展史册的一天,这是延边各族儿女共同的节日和永远铭记的日子——
1952年9月3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宣告成立,掀开了延边历史的崭新篇章。
自治州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延边寄予殷殷厚望和深切关怀,充分尊重和保障了延边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断汇聚起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伟力。
70载栉风沐雨,70载春华秋实;70载波澜壮阔,70载成就辉煌。
2022年9月3日,在全党全国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在全州上下欢庆自治州70华诞之时,延边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的喜人局面,生动诠释了党和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励精图治创伟业
花团锦簇,旗帜飞扬。一个个惠及百姓民生的州庆建设项目如期完成、精彩亮相,与延边大地喜迎建州70年的热烈氛围相得益彰:
6月30日,文化惠民工程延边工人文化艺术中心(延边工人文化宫)完工并交付使用,该项目建筑面积42706平方米,是目前我州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工程项目;
7月12日,历时4年精心打造的延吉恐龙王国喜迎八方来客,成为延边乃至吉林省一站式“新旅游”目的地和网红打卡地,为全州“新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8月10日,我州首个大型体育公园延吉阿里郎足球公园向市民开放,该公园占地148977平方米,极大满足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和体育健身需求;
8月28日,延吉市中环路四期、快速公交(BRT)、西山街、延河路正式通车,进一步优化了首府城市路网;
……
一个个建设项目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展示了城市形象,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70年弹指一挥间。延边从自治州成立那一刻启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励精图治、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留下了坚实足迹。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党中央的关怀爱护下,延边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等诸多政策的叠加区,受益良多。历届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发图强、建设家园,用智慧和汗水铺就了不同凡响的光辉历程,创造了振兴发展的“延边速度”“延边奇迹”——
“十五”期间,延边共实施工业项目291项,完成投资72亿元,相当于“七五”“八五”“九五”工业投资的总和,有17个重点项目进入国债和“双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农业新技术)计划,有8个项目列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计划;
“十一五”期间,延边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2630个,亿元以上项目431个,延吉卷烟厂易地改造、大唐珲春电厂二期等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投产达效。到2010年底,全州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能源与矿产业实现增加值50亿元,是“十五”末期的6.5倍,年均递增29%;
“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0亿元,年均增长16.9%。人参、矿泉水等12个重大产业初具规模,冶金、林产、医药、食品等八大百亿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夯基础、稳增长,积极打造食品(卷烟)、医药、旅游支柱产业,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21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1.2亿元,增长6.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7亿元,增长9.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5.2%。
亮眼的数字,彰显着延边经济拔节生长的“硬实力”。
昂首阔步奔小康
金秋九月,延边大地如缎似锦,五彩田畴“丰”景如画。
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脱贫户周梅浩,每天最爱干的事儿就是到田埂上遛两圈。
“稻谷越熟头越低,看这沉甸甸的稻穗就知道,今年的收成错不了!”眼看着丰收在望,喜上眉梢的周梅浩感慨万千:“种了一辈子地,以前可从没想过,靠种地就能打一个‘翻身仗’。”
过去,周梅浩靠1公顷土地养活一家老小六口人,别说攒钱,就是解决温饱都成问题。“现在可好了,党和政府帮咱彻底拔掉了‘穷根儿’!”周梅浩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后,他家在各方面的大力帮助下,又承包了3公顷水田,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让周梅浩真正感觉到生活发生质的变化,是在2018年。那时,和龙市与宁波市鄞州区合作开展“共享稻田”项目,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让光东村的大米直达宁波市民的餐桌,将最大利润留给了村民。“2019年‘共享稻田’收购水稻价格是每公斤3.2元,隔年就涨到每公斤3.6元,更没想到的是,去年又涨到了每公斤3.8元。虽然水稻产量没啥大变化,但我们每年的收入却是节节攀升。”周梅浩一边说,一边掰着指头,算起了自家的收支账:“4公顷水田种的粮食,除了自己吃和送亲朋的部分,剩下的一共卖了7万元;当护林员收入1万元;养老保险和农业补贴等加起来3200多元;产业分红和其他收入加起来1300多元,扣除种地成本4万元,一年纯收入4.4万元。”说起如今的好日子,周梅浩高兴的合不拢嘴。
周梅浩只是延边数以万计的脱贫群众之一,周梅浩家的蜕变浓缩并验证着攻克贫困堡垒、走向共同富裕的“延边之变”“延边模式”。
最幸福的笑脸,源自最深切的牵挂——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边:来个“厕所革命”“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那一天,仿佛就在昨天;那声声叮咛,仍时刻响彻耳畔。
沿着总书记的指引,曾是吉林省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延边,早已换了容颜:4个国贫县(市)、1个省贫县(市)全部摘帽,3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2.2%降至零。
延边,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最幸福的生活,源自最火热的初心、最坚定的信念——
消除贫困不是终点,党和政府要让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多年来,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富民优先导向,倾尽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更多发展和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各级政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政策举措,民生建设力度之大、效率之高、受益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持续推进十大民生工程、百件惠民实事,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既定任务全面完成,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截至去年达到98.5%;
——近五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和8%,城镇新增就业15.4万人。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统一、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州县乡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孤儿养育标准全省领先,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服务管理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有力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职业教育优质创新发展,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村卫生室建设及村医配备走在全省前列,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起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高;
……
长白山下、图们江畔,这里有山皆绿、有水皆清,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和谐。延边,已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封闭走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
民族团结一家亲
彼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此刻,硕果累累、和谐安定。回首风雨兼程70载的奋斗史和振兴路,薪火相传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贯穿其中。
建州以来,历届州委、州政府始终将民族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组织保障等方面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绘就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延边经验”“延边样本”。
——1953年3月14日,延边召开第一次民族团结模范代表会议,在全国最早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1954年8月,延边首次以文件形式确定每年9月为“民族团结宣传月”,并开展“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全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中首开先河;
——1958年,延边在全国率先普及初等教育,并先后创造了普及小学教育、普及初中教育、基本实现青壮年扫盲等多个“全国第一”,创办了少数民族综合大学延边大学,“教育之乡”美誉传遍四方,中国朝鲜族被誉为“全国教育发展水平最高的少数民族”;
——1994年,延边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标准之高、声势之大、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9月29日,在第二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延边州首次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由此开始,连续五次摘得此殊荣,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
——2016年,延边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
——2021年12月,延边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目前,全州8个县(市)均被评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已成为全州上下的统一共识,延边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汇聚起继往开来的磅礴力量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动力源泉。
七十华年,崭新起点。风华正茂,斗志昂扬。
吹响新征程的号角,延边正阔步奔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