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18:05
延边素有“文化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在延边这片民族风情浓郁的沃土上,孕育出了众多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带着浓郁的地域特色,承载着民族传统的生活习俗。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国家级名录项目19项,省级名录项目90项,州级名录项目185项。延边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本台从今天起推出《非遗里的延边》专栏,将镜头对准延边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方位展现延边非遗的技艺与智慧,讲述延边非遗故事,让延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焕发新活力。
农乐舞是朝鲜族传统舞蹈之一,它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是一种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
在汪清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展示馆里,鼓点铿锵,舞者们甩起象帽,彩带飞旋,神采飞扬,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朝鲜族农乐舞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耸肩、走垄步等动作展现了劳作和生活的场景,体现了中国朝鲜族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朴素的审美意识。每年金秋时节,我州都会举办农乐舞大赛,各县市代表队精心编排节目,通过大赛,各代表队和非遗传承人们相互交流与学习,不断创新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金明春说:“我们各个地区的农乐舞玩的都不同,比如,安图农乐舞是祈愿性的,那么,比如汪清农乐舞是演绎性的,各个地区的玩法都不同,借这样的平台相互了解,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据汪清县文化馆馆长孙智强介绍:“我们这120名演员,都是来自我们汪清县农乐舞、象帽舞培训基地,他们分别是学生、民间团体,还有我们艺术团的一些演员。”
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代表性传承人金明春曾以30秒内甩32米双层彩带并跳跃44次,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2009年“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唯一入选的舞蹈类项目。如今在延边,喜欢农乐舞的人们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民间农乐舞队活跃在全州各地,向广大游客展示着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记者:伞志华 金正勇)
来源:延边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采编中心
初审:洪涛
复审:郎秋萍
终审:孙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