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4日 18:12
说起我州的桑黄产业,就不得不提到吉林桑黄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桑黄研究院院长刘杰。从2014年开始,刘杰带领团队将桑黄产业从一无所有做到了辐射带动全州22个村屯、栽种桑黄600万袋的规模。
6月初的一早,雨后初晴,刘杰就穿戴好行头,驱车来到位于和龙市八家子镇的桑黄产业基地,钻进大棚,看温度,调湿度,观察桑黄长势,记录各项数据。从2014年开始,吉林桑黄生物科技集团成立,刘杰是创始人之一。刚接触桑黄时,她也是一个门外汉,只能一头扎进书本里,边自学边向专家请教。为了繁育优质后代,公司决定把藏在深山里的野生桑黄“请出山”,在春寒料峭的三四月间,刘杰就带领一队人马入山寻“宝”, 获得了野生桑黄后,又在州农业科学院专家的帮助下,第一株人工驯化的长白山桑黄菌种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培育成功了。
【同期声】吉林桑黄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桑黄研究院院长 刘杰
“桑黄对于我个人来说,它就像我的一个亲生孩子一样,我看着它一天天地长大,心里充满了特别多的骄傲和自豪。”
在刘杰的办公桌上,一本本勾勾画画的旧日历,记录了刘杰几年来的学习工作轨迹。也正是这份对桑黄的热爱,加上刻苦的学习和钻研,让刘杰快速成长起来,成为了桑黄产业的行家里手。2020年,在刘杰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桑黄立体种植大棚竣工,从此,早出晚归就成了刘杰的生活日常。
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持,对于人工种植桑黄这一“新事物”更是如此。为此,刘杰组织引进了技术专家,依托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对桑黄菌种的选育、扩繁、栽培和采收等全过程进行监控,并建设技术研发、菌种繁育、产业加工、销售等完整的桑黄产业链,共同推进桑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传统农作物相比,桑黄生长周期长,栽培过程需要大量用工,这也为周边村屯的农户带来了一笔不菲的额外收入,桑黄种植户贺智君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同期声】桑黄种植户 贺智君
“每年能挣个三五万。”
致富不忘乡里,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学到桑黄种植技术,刘杰也当起了科普志愿者、技术推广员。创业基地上,她带着大家一起探讨技术;技能培训班上,她把自己的所学分享给大家;精准扶贫中,她又化身讲解员,为前来参观考察的团队讲产业,说前景。截至目前,刘杰培训的学员已超过2000人次。
【同期声】吉林桑黄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桑黄研究院院长 刘杰
“在未来的产业中,希望我们的桑黄,能够在大健康产业中,焕发出青春,能够真正托起乡村振兴的大梦想。”
目前,吉林桑黄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已开发了桑黄茶、桑黄饮料、桑黄含片等7个系列29个品种,销往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1600余万元。十年辛苦十年忙,刘杰用她的辛勤与汗水,带领着村民,在黑土地里种出了“金疙瘩”。
记者:杨光 吴君华
编辑:初见
审核:钱洪涛
终审:于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