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延边科协 > 科普宣传 > 到北京科学中心,“重走”科学大师的发现之路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到北京科学中心,“重走”科学大师的发现之路

2025年01月26日 08:58

科普时报记者张英贤

1820年,奥斯特在一次给学生们授课时,接通导线电流后,偶然发现附近的小磁针动了一下。在北京科学中心,“科学再发现”展览还原了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实验,让公众像奥斯特一样观察他当时为之震惊的实验现象。

在这里,你还可以动手操作诱发拉瓦锡氧理论的系列实验,了解氧气是如何被发现的过程;观察光透过三棱镜后的反应,倾听牛顿通过色散实验确认白光是由七种颜色构成的传奇;用力撬起“山峰”,观察地球板块运动带来的后果,领悟魏格纳看见地图之下的地图的故事……

经典科学发现是开发不尽的科学精神、思想和方法的宝藏,重复经典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精神和思想的好方法。展览选择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个伟大发现为主要内容,以科学方法学理念作为脉络,分为“科学发现与问题链”“靠实验‘摆平’争论”“超越观察实验的推理”“现象背后找规律”四个模块,在复原历史场景、科学背景和问题语境中,在辅导员的辅助下,引导受众思考问题、设计方案、参与操作,进行模拟再发现,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心。

将游戏和学习结合起来,也是该展的一大亮点。两位四年级的学生手持“打卡手册”正在比赛,在各个展板之前穿梭,寻找“打卡清单”里的奥斯特做实验用的伏打电锥、藏在房间里的彩虹,与孟德尔实验中相同种类的豌豆等,乐在其中。“你看这两个三棱镜折射出来的光是不一样的,一个有彩虹,一个就是白光。因为这两个三棱镜一个是分光镜,另外一个是散光镜。”在找到“彩虹”后,其中一位同学解释。

据了解,“科学再发现”展览是北京科学中心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的支持下,将科学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全新推出的专题展览,也是北京科学中心服务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促进科学文化传播的新尝试。

一位年轻的母亲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非常喜欢来这里学习数理化知识,多种多样的实验模具和道具让科学原理不再抽象,也大大激发了孩子学习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科学  实验  奥斯特  发现  三棱镜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