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9日 15:54
日前,记者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召开2020年度保护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自试点开展以来,监测到新增幼虎10只、幼豹7只,与试点前相比,巡护里程增长4.02倍,猎套遇见率下降94.55%。完善野生动物救助体系,成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2处、基地4处,救助动物41种188只。同时,在体制机制创新、职责履行、保障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参与、探索发展转型等方面,成效颇丰。
着力推进机制体质创新。挂牌成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和10个分局,初步构建了中央垂直管理框架。国家林草局与吉林、黑龙江两省政府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虎豹局与两省有关部门及相关地方政府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工作机制。组织编制生态修复等10个专项规划方案,制定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办法等制度30余项,建立任务台账清单,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积极履行所有者职责。开展4次基本情况调查,形成本底数据。配合确权登记,完成试点区国有自然资源调查面积116万公顷。启动两省7个部门42项职责划转承接工作,梳理形成1612项行政职能清单。创新建立虎豹局实行前置审核、两省承担行政审批职责的工作机制,首个实现中央事权职能落地。
全力构建支撑保障体系。2017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文化旅游提升项目资金8.81亿元,实施监测体系、标识系统、巡护救护等基础设施项目42个。组建动物保护、生态治理、发展战略等130人的专家智库,提供各类建议300余项。
全方位引导社会参与。有效运用各类媒体资源,广泛宣传两项试点改革精神和国家公园价值,累计刊发播发相关报道141万余条(含转载)。积极协调开展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每年参与生态体验人数80余万人。搭建志愿者服务平台,每年参加活动人数达1000余人。与俄罗斯豹之乡国家公园及WCS、NRDC等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国际交流,建立沟通合作保护机制,树立了野生动物跨国保护国际合作典范。
探索推进发展转型。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积极推进林(参)地清收还林、沟系承包退出等工作,最大限度降低人为活动影响。制定生态管护员和社会服务公益岗位管理办法,优先安排贫困户2245人从事森林管护。构建以黑木耳、蓝莓等为代表的种植业,以黄牛圈养为代表的养殖业和以绿色生态游、红色文化游为代表的旅游业等绿色支柱产业。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对园区内2个乡镇、8个村屯和15个保护站实施电代煤能源改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