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经济 > 甘将热血化光明 ——踏察安图县光明水电站二期引水洞项目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甘将热血化光明 ——踏察安图县光明水电站二期引水洞项目

2021年08月10日 06:25

项目部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讨论施工细节。

工人们正在洞内进行钻眼作业。

从长春出发,乘动车一个半小时到敦化市,再坐两个小时汽车,来到延边州安图县下辖的二道白河镇。

正值伏天闷热,但山区不同,清凉怡人。在二道白河镇东南约40公里的深山老林里,一群铁打的汉子,已经在这里奋战了3年多。

安图县光明水电站二期引水洞工程项目,关系长白山地区的并网发电。因施工难度大,该项目在2017年被中国铁建列为“艰苦建家建线项目”。此前已有5家承建单位败下阵来。但现如今,这个项目的建设者们却因其敢啃硬骨头、擅打攻坚战而获得业主和业内广泛赞誉。

记者此行来访,就是要看一看这个项目难在哪、苦在哪,又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此坚守奋战?

敢啃硬骨头 扛起社会责任

为什么先后有5家单位放弃了这个项目?

“这个项目是个‘烫手山芋’。”项目负责人朴民哲告诉记者,项目地处大山,全年有5个月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佳施工期在6月至9月,但也是雨水最集中的时段。另外,还有交通通讯不畅、洞内围岩差、涌水大、施工降效严重等种种困难。企业承接项目,当然要考虑经济效益,而且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当初中标这个项目时,也明白这活儿不好干。但经过慎重考虑,大家出于对白山黑水的眷恋与情怀,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你不干,他不干,但总得有人干。这里面还有社会责任!”朴民哲说。

项目上场初期,正值寒冬腊月。如何快速进入临战状态?项目攻坚小组决定由项目经理、总工、技术科长三人到洞内先摸清情况,然后制定施工方案。

引水洞剩余工程全长11528米,洞内积水深达1.7米,且冰冷刺骨。怎么才能到达掌子面成为难题。攻坚小组成员在洞口转悠一圈后,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们用废弃油桶绑扎在一起,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渡水工具。在划向掌子面的过程中,他们一边查看围岩情况,一边不停地相互叮嘱着:“小心点,别掉下去!”一点点摸索着,用了好几个小时,三人顺利到达掌子面并返回洞口,完成了勘察工作。一出洞,大家兴奋地聚在一起,研究了一个通宵,拿出了施工组织方案。

当时临近春节,当千家万户都为阖家团圆做着准备时,安图县光明水电站二期引水洞剩余工程项目却在冰天雪地中悄然开工了。

大雪封山,在茫茫的林海雪原中,其他施工单位都已停止作业,工人们背上行囊陆续返乡。唯有中国铁建大桥局的队伍成为“逆行”者,他们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调来推土机,向着长白山林海雪原进发。作业中,推土机因为气温过低不能启动,工人们就用喷灯在发动机油底壳下烘烤;物资材料上不了山,就用小型运输车倒运,他们的理念是“时间就是效益、逆行才是英雄”。

3年多来,该项目团队克服生活、工作环境恶劣以及出行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强化工序组织、不断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铁道兵精神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今年5月,该项目被集团公司团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光环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他们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

克服“三难” 逆行只为担当

在项目经理荆伟的陪同下,我们来到引水洞1号支洞斜井。斜井直径约2.8米,高约3.1米,中间是拉碴的滑道,右侧是人下井的步梯,洞口与洞底高程为106米,施工支洞倾斜角度约为45度,步梯长约400米。“2号支洞也是这种情况”,荆伟说,管理人员每天爬上爬下至少两次,洞内湿冷,水深常达膝盖位置,尽管项目部采取了保暖保温措施,还是有不少人膝盖受损。

凡来到安图光明水电站二期引水洞工程项目部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说项目有三难,“生活条件艰难、施工作业难、出行条件难”。

项目部的司机邵海告诉记者,由于项目深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地方政府对环保要求极严,不允许建立水冲式厕所,避免污水对保护区的污染。为了达到环保要求,只能建立旱厕。到了夏天蚊虫肆虐,尽管项目部先后采取了洒石灰、喷药、挂门帘等一系列办法,但蚊虫的滋生却难以从根本上消除,特别是粪坑的臭味无法得到抑制。

项目部设在山上,而业主和监理单位设在山下,业务部门找业主和监理单位签证,都要开车走14公里的砂土路和26公里的景区路,一个往返就需小半天时间。特别是砂土路坑洼多,一到雨季道路泥泞,小车行驶在上面既颠簸又不安全。计划部长张升杰,共产党员,今年50岁,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需定期到医院检查开药,每次往返他都感到非常痛苦,但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要求。

去年刚毕业的物资部年轻科员李晓冬,为了确保施工设备正常运转,经常顶着清晨的星辰出发,回到项目部时已是夜幕西垂,这样的工作状态他已经持续了一年,期间没有回过一次家。谈到这些,技术员郑霞飞说,在这里工作,看不见城市的繁华,听不到街道的喧嚣,每天面对的就是忙不完的工作、理不完的数据、做不完的功课,好在时间长了,已经习惯了。“我们最喜欢的就是看夜间在砂土道上出没的野猪、狍子、野鹿等野生动物。”李晓冬笑着说,这成了他们工作之余唯一的消遣。

近两年来,安图光明水电站二期引水隧洞项目团队扎根深山,时刻扛起社会责任,不断强化工序组织管理、开展设备改装更新、创新工艺工法,工程质量、安全、成本得到较好控制,总体管理水平得到业主和总部的认可。

保进度提效率 守土攻坚有我

“洞内施工抽水是贯穿项目始终的一项重要工作。”项目总工程师张朋彪说。

1号支洞斜井内积水严重,只有将积水排干净,才能保证掌子面打孔放炮。一旦抽水出问题,必将影响工程进度。为了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已到退休年龄的项目部攻坚组成员、电工尹文章斩钉截铁地保证:“1号支洞供电系统有我,请项目部放心。”这个放心,建立在尹文章在洞内坚守的基础上。每天不到吃饭点,他坚决不出洞,在洞内湿冷的环境里一待就是4个多小时。每次抽水系统出现故障,他都能在半小时内解决问题。大家都说,尹文章是功臣。

今年5月,业主提出2022年底引水洞必须全部完工。而此时,从进口主洞到1号支洞还有300米没有挖通,要想实现这个目标,这300米是“拦路虎”。攻坚小组成员李晓朋说,加快施工进度唯一办法就是强化组织,缩短工序衔接时间。

于是,每天早上7点前,李晓朋都会按时穿上高腰防水靴下洞。为了防止潮湿对关节造成伤害,靴子是特制的,里面有一层厚厚的保护棉。每次从1号支洞斜井口下洞,李晓朋都会一手抓着钢筋扶手,一手拿着强光手电,眼晴专注着脚下的步梯,一不小心就可能摔到洞底。每次走到洞底,都要耗费20多分钟。下到洞底,一股湿冷的感觉立即侵入骨髓,尽管洞内24小时不间断抽水,但洞底的水仍有30厘米深。蹚过积水,来到掌子面,路程长达1300米,用时需50分钟。到达掌子面开挖现场,打风枪的“哒、哒、哒”声震耳欲聋。

在李晓朋指引下,记者看到穿着厚棉衣的工人,正呈弓字步,手握风枪,浑身颤动地在钻爆破孔。“工人们的水靴经常被坚硬的石头划破,冰冷的水瞬间就会灌进靴子里”,李晓朋说,一个工序下来,工人的脚都被冰水泡白了,没有一点血色,但大家没有一个叫苦。

“李晓朋今年29岁,春节后来工地已有4个月,家里人一直催他回家找对象,但他不为所动,每次回复父母的就是一句话,等洞打通了再回去。”项目经理荆伟告诉记者,李晓朋向项目部立下“军令状”,2021年10月中下旬确保隧洞贯通。目前,开挖总体日进度达到1.3米,按照这个速度,李晓朋实现目标可期。

“安图县光明水电站二期引水洞工程项目,是中国铁建大桥局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项目部党支部书记赵学刚说,2023年,光明水电站二期竣工后,便开始并网发电,届时将惠及长白山地区。

(本栏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项目部  项目  支洞  施工  引水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